1900年,当八国联军的野蛮铁蹄正在华北大地上肆意践踏并进逼北京的时候,彼得堡的皇宫里,沙皇做起吞并中国东北三省的美梦来。
7月,沙俄调集了12个军17万人,由沙皇尼古拉二世亲任总司令、陆军大臣库罗特全为参谋长,拖着340门大炮,兵分五路,于1900年7月开始,对中国东北地区悍然发起大规模进攻。
沙俄在大举侵犯东北的过程中,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。残暴的沙俄军人见到中国人就杀。根据当时记载,中国老百姓被杀十万余人。
沙俄军队迅速向东北内地推进,到10月间已经控制了整条东北铁路沿线和交通要道。瑷珲、齐齐哈尔、宁古塔、长春、营口、牛庄、安东、锦州、奉天等主要城市已相继被俄军占领。
此时,正在流亡途中的慈禧和光绪一面颁布向八国联军乞怜的“罪己诏”,一面谕令庆亲王和两广总督李鸿章全权谋求与八国联军议和。他们提出了一个让后世的所有中国人都难以泰然面对的屈辱口号: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。”
9月18日,李鸿章抵达塘沽,在俄国军舰的护卫下进入天津。俄国军队于10月5日将他护送到了北京。
俄国人为了攫取他们趁火打劫强占的东三省,竭力摆出一副公允的姿态讨好清政府。李鸿章居然被俄国人骗得认贼作父,感激涕零,并立即发电给正在流亡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说:俄国人已答应居间调停,并保证太后和皇帝的安全,请速回议和为要。
1900年10月,清政府命令黑龙江将军绰哈布和盛京将军增祺、吉林将军长顺,在东北地方与俄军统帅交涉,分别接收东三省。增祺授以道员周冕全权,赴俄营商议。
擅权妄为的周冕赴俄营之后,完全被俄军胁迫和控制。
11月16日俄方迫使周冕擅自在事先拟订的《奉天交地暂且章程》上签字之后,逼迫增祺画押。
“暂约”内容共九条,要害是俄国在奉天设总管一员,盛京将军要办的事必须经俄国总管的同意,盛京将军辖区内的清军一律解散。所以,“暂约”名义上交还东三省,恢复盛京将军的称号,实质上是将盛京将军置于俄国总管及其军事、政治力量的控制之下,成为沙俄手掌上的傀儡,而俄国却借此避开了各国的谴责。“暂约”不过是一个将东三省割让于俄国的重大卖国条约。
增祺与沙俄签订“暂约”消息传出,朝野震惊,国内外舆论大哗。国人强烈反对,列强极为不满。清朝政府只得通电指责增祺与俄国擅订“暂约”,应立即革职查办。
1901年1月1日,流亡在西安的清朝政府决定,将与沙俄交涉索还东三省的权力集中,正式交付给户部左侍郎杨儒,统一在俄国进行办理。
1901年1月4日,杨儒带翻译陆征祥,前往俄国财政部,会晤俄国财政大臣维特。当杨儒问到交收东三省之事时,维特假惺惺表示不要中国寸土,同时却辩称清政府还没完全安定,俄军不能从东三省撤退,拒绝了杨儒提出俄国从东三省撤军的要求。
1月8日,杨儒在西方报端见到披露出来的“暂约”,不禁大吃一惊,急忙约见维特,探询和证实“暂约”。
这次维特倒十分爽快,立即承认确有此事。杨儒情知“暂约”所订各款丧权辱国,当即表示强烈反对。认为所列各款决不会是清政府的本意。维特见杨儒不承认“暂约”,便凶相毕露地以武力相威胁。
杨儒也不示弱地表示,清政府已做好准备,将给挑衅的人以迎头痛击。这次会晤不欢而散。
1月19日,沙俄外交大臣拉姆由黑海返回彼得堡,杨儒即前去会晤。
杨儒深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,中国在国际上没有地位,备受列强的欺凌和侵略。但杨儒却要挺起中国人的脊梁,痛斥沙俄言而无信,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它所称保全中国主权的承诺,表面上交还东三省,实际上却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。他正式向俄方声明:“暂约”系一已革职的官员订立,政府全不知情,实属擅行妄订,不能作数。
会晤中,杨儒探明了废止“暂约”的关键,取决于俄权倾一时的宠臣维特的态度。
1月23日杨儒再次约见维特,交涉废止“暂约”问题。维特则十分蛮横地坚持中国政府必须先批准暂约,然后再商议签订正式条约。经过杨儒坚持不懈的抗争,终于迫使维特做出让步,应允了废止“暂约”。
杨儒在21天内,先后八次分别约见维特、拉姆,口争舌辩,百般交涉,终于迫使俄方应允废止“暂约”。然而,开议正约的前途仍难预料。
2月9日,杨儒如约前往俄外交部,与拉姆会谈,商订有关正式谈判开始日期、条款内容及约稿文本等问题。杨儒再次声明了原则立场,即所订条约各款不得有损清政府兵权、利权、吏治之权。拉姆则含糊其辞,企图蒙混过关。
2月16日,杨儒拿到了俄方草拟的约稿。他一面仔细研究约稿内容,一面将约稿发回国内,指出该约稿侵犯中国主权的条款极多,请求政府给予指示。另一方面,杨儒又赴俄国外交部,约见拉姆,对约稿进行了批驳。
2月23日,杨儒会晤维特,探询这位俄廷宠臣对商改约稿的态度。维特则以出兵满洲威胁杨儒尽快签约,见杨儒不为所动,又以断绝外交关系相恐吓道:“贵国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,或即刻签约,或者与俄国决裂,以至兵戎相见。”通过这次会晤,杨儒从维特的强硬态度洞悉了俄国对中国东三省贼心不死。
3月12日,应俄方的召见,杨儒如期赴俄外交部会晤拉姆。在这次会晤中,俄方向杨儒呈递了最后约稿及限15日签字的最后通牒。
俄方出具的最后约稿,共十一条,虽在一些条款上稍作修改和让步,但仍试图控制中国东北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大权。
杨儒在接到最后约稿的次日,致电清朝政府和李鸿章,乞速请旨裁夺示遵。
李鸿章对这个不准更改一字的约稿,认为:再稍作推敲,即可定议。张之洞、刘坤一等督抚大员,以及英、美等国竭力阻止签约。
清朝政府面对两难选择,拒签恐激俄怒,签约又恐各国效尤,不能果断决策,一切措置,都不得要领。
各方态度不一,杨儒陷于进退维谷的困难境地。在此期间,杨儒屡次约见俄国外交部,均以无暇辞绝,所送去的约稿商量改动之处,仍原封送回,不收不阅。杨儒日夜焦虑,心急如焚,竟于3月22日由俄外交部返回寓所途中,落马跌伤左腿。同日,李鸿章一份电报,把皮球踢给了杨儒:“尊处明告英及各国驻使,势处万难,不能不允,一面即酌量画押,勿误。”
在这种情况下,杨儒抱定宗旨:没有明令,决不签字。
3月25日,拉姆再次约见杨儒,此时俄方的最后期限日渐临近,中俄关系也日趋紧张。拉姆威胁说:“明日已到限期,我将去拜见沙皇陛下,如果杨先生再不签约,后果将难以预测。”杨儒不畏强权,严辞拒绝。
谈判结束后,杨儒离开俄国外交部,回到清政府使馆。时逢天寒地冻,下车时不慎滑跌倒地,即不省人事,从此一病不起。
这次会晤,便成为杨儒与拉姆的最后一次交涉谈判。
3月26日,杨儒在病中收到由盛宣怀转发来的拒绝签字画押的政府决定。
清政府最终拒绝与沙俄签订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,使病中的杨儒感到一丝安慰,也不枉他在外交谈判中的抗争了。1902年2月20日,杨儒病逝于清政府驻沙俄大使馆。
这年3月,中俄重新开始了归还东三省的谈判,签定了《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》。这个条约对中国主权仍有许多侵犯。即使这样,沙俄也没有完全遵守执行,最终与日本瓜分了在东三省的利益。